2015年全球半導體掀起整併潮,我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面臨挑戰。圖為封測廠與晶圓。圖/本報資料照片

 

2015年起全球半導體掀起整合與購併潮,牽動版圖的變化與競爭態勢,2016年中國在半導體封測、晶圓代工、IC設計將各位居全球第二、第三、第四大的地位,且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佔全球比重將於2018年達31%,皆顯示中國對半導體具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甚至在2016年中國「兩會」召開、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扶植新興產業名單中名列先進半導體之下,更加奠定中國半導體產業戰略的地位,而中國廠商頻頻於半導體領域祭出購併、入股的動作,開啟資本運作的浪潮,企圖在半導體產業鏈重組之際取得絕佳的地位。

在上述全球半導體競爭情勢有所改變之下,的確造成我國半導體業者經營上面臨一些挑戰,其中2016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領先中國的倍數僅剩1.08倍,2017~2018年恐有被反超之虞,更何況中國半導體勢力的崛起已使我國積體電路設計業、半導體封測業倍感威脅,特別是對岸擅長扮演價格的破壞者角色,技術層次上更快速拉近與我國的差距;另一方面,除2014年展訊挖走聯發科核心戰將外,2015年10月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更跳槽到紫光集團,2016年2月聯電大將徐建華退休傳跳槽中芯國際,顯示中國以強力挖角台灣關鍵人才,已使我國半導體面臨人才流失的危機,另外未來也需留意人才斷層的危機。

 

因而在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面臨轉折之際,新政府若可適時釋出國家的力量予以協助,則將可成為業者的後盾,畢竟維護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已是國安層級的問題,況且半導體產業亦是台灣重大戰略性的關鍵產業,若台灣失去半導體產業的支撐,國內製造業會將短少六分之一的產值,且會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出口值,整體商品貿易亦將由順差轉為逆差,同時將會失去22萬個月薪約7萬元的工作,重創家庭經濟和民間消費,顯然失去半導體產業,台灣將缺少經濟成長的引擎。

事實上,由於半導體業實為台灣主力產業,更使台灣在全球科技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地位,甚至未來全球創新經濟的5G、物聯網、智慧汽車乃至於智慧城市,政府及業者應有完整的戰略思維。

在半導體產業出現大者恆大、贏者全拿的趨勢下,強強合作已是行業的主流,故未來台灣半導體國家隊也可以此為基礎,藉由強強結盟來提升整體營運綜效,並將目標放眼全球市場,以求將我國先進製程、高階封測、晶片設計的競爭優勢發揮至極致,政府則是扮演資源整合者的主導角色。

基本上,對於台灣成立半導體國家隊、半導體國家級投資基金的提議持以樂觀其成的態度,不過由於中國是集權政治體制,一擲千金不需任何民主監督,但台灣是自由市場經濟,因此未來如何落實推動半導體國家隊、半導體國家級投資基金,仍有待完整的配套設計。

此外,我方對於陸資來台投資可採取階段性開放與適度保護等雙重政策,並輔以個案嚴格審查機制,方能符合當前產業競合的變化,另外我國政府也應設立防挖角條款的留才措施,並執行「產學研發桂冠聯盟」,更可考慮摸索大學人才養成、退休專家管理等方案。另外建議我國業者可以採取多元的戰術來因應當前行業所面臨的挑戰,首先透過產品結構高度化與細分化、競爭業者之間品項專業化,以提高技術競爭力,其次或許可掌握與對岸的合作機遇,藉由市場與技術甚至是系統生態鏈上下游的角度來思考兩岸的合作,以使我國半導體產業進一步掌握更多策略運作的空間與成長契機。

 

和翰電子元件代理商MCC代理商Comchip代理商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29000080-2602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han10403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