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在DIGITIMES Asia 2022年「亞洲半導體供應鏈50大調查報告」(Asia IC50)中,中國大陸業者受惠晶片緊缺及向中國本土廠商採購的民族主義運動激勵,帶動營收增幅超越南韓、日本和台灣而受到關注,共計10家中國業者進榜,其中8家具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投資背景,包括中芯國際、江蘇長電科技、北京兆易創新、北方華創、華虹半導體、華潤微電子、華天科技以及通富微電子。

在本次Asia IC50進榜10家中國半導體業者中,2家是IC設計公司,2021年平均營收成長率為53.6%;1家設備製造商,營收年成長達59.9%;2家晶圓代工業者,平均營收年成長達53.7%;2家IDM公司,平均營收年成長為12.7%;以及3家封測業者,平均營收年成長為35.3%。

DIGITIMES Research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澤嘉表示,雙位數成長似乎為晶片緊缺和隨後價格上漲的結果。由於自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以來,政策指示要求電子設備公司優先考慮本地採購,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取得顯著成長。

中國政府要求本土科技業者優先採購中國本土公司產品,也有所助益。如中國本土市場對中芯而言愈加重要,因本土市場對中芯營收貢獻重要性逐季增加,截至2022年第1季達到68.4%,較2021年同期55.6%增加12.8個百分點。中國最大OSAT業者長電科技財報揭露,儘管其中國本土銷售額僅海外市場銷售額近3分之1比重,其中國本土業務毛利達28.5%,比海外市場毛利高出1倍。

中國半導體業者獲得中國政府補貼及投資已非祕密。業界人士透露,雖然自給自足是「中國製造2025」計畫目標,但中國本土業者製造的晶片,卻沒有如此獲得中國本土消費性電子製造商採用青睞。

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預測,2021年中國IC設計業者合計營收達250億美元、同期中國IDM業者合計營收為90億美元,使中國成為2021年全球第六大半導體供應國,佔全球6.1%市佔率。此數字接近中芯執行長趙海軍所描述的中國晶片自給自足情況。亦即中國本土所採用晶片中,仍約94%是進口的。

近期在中國廣州舉辦的一場會議上,在中國清華大學任教的半導體產業專家魏少軍表示,即使如記憶體製造這類中國半導體產業不足的部分正在得到補足,但從全球競爭力角度看,中國半導體產業仍是大而不強。魏少軍強調,中國半導體產業需要以產品為中心的轉型。

另外,中國本土也已有首家半導體EDA軟體公司,名為華大九天。華大九天獲北京政府批准在深圳上市,目標從市場籌集3.81億美元;華大九天並獲得中國大基金投資,中國國營公司中國電子持有華大九天26.52%股份、為最大股東。

業界專家指出,儘管中國政府提供慷慨補貼和投資,且中國是全球最大半導體產品市場,但中國仍難建立全面的半導體供應鏈,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生態系統。缺乏半導體人才、晶圓製造技術落後三代、美國對先進製造設備出口中國的禁令、以及中國製晶片品質與市場領先標準之間的差距,是達成目標前尚未克服的四大阻礙。

資料來源引用:https://bit.ly/3ahXjYT


和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716號17樓之4

電子零組件 半導體 JST代理商JST連接器Comchip代理商

電子元件代理商│積體電路MCCIC代理商二極體│車用零件│電晶體

TEL:02-8227-8287  | FAX:02-8227-8255 

E-mail:darren@hohan.com.tw

arrow
arrow

    hohan10403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